???
投研派?|?來源?
價值線導讀
如果說中國有什么行業領先世界,光伏是其中最亮的星。
今年三季度,A股總體不振,而光伏賽道表現強勁,其中一些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出現了2~3倍的大漲。
絕招和賺錢的邏輯
中國光伏從一無所有,到走向世界能源之巔,到底有什么絕招呢?
答案是產業鏈的全面布局,從上游原材料的硅料、硅片,到中游的電池片及組件,再到下游的電站等應用,雖然分支很多,但像絕世武功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,百脈相連。
要說整個產業哪里最賺錢,無疑是上游的多晶硅了。曾經,我國光伏企業就差點因為多晶硅團滅,當時我們的產能只占全球的8%,而到2020年我國產能爬升到76%,足足飆升了9倍!
因為提純難度高,設備要求高,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。一旦擁有技術和資產的護城河,憑借規模優勢十分容易碾壓對手。所以,光伏產業一直有著“擁硅為王”的傳統。
目前,我國多晶硅成本的優勢遠比外國大,其中通威包頭更是冠絕全球。成本不到三菱的一半。
而且,從歷年光伏產業鏈毛利率趨勢圖看到,多晶硅相比其他環節更具價格彈性。
相比之下,硅片的壁壘稍低,產品同質化較為明顯,核心在于成本控制。由于產能建成之后,技術優化空間較大,容易形成先發優勢,這也造成硅片集中度遠高于其他環節。
現在這塊市場主要集中在隆基、中環兩大企業。
如果說,上游硅料、硅片追求的是穩,那中游電池追求的是“快”。
在光伏產業鏈中,電池片的技術變革速度最快,當前擁有多條技術路線。
生產相對流程化,技術更多凝結于設備,企業之間的差異不大,而且受制于上游硅片侵蝕利潤。
向下則因為產品難以保存,導致光伏電池競爭激烈,產品迭代快,毛利率只有20%。
而另一個中游的組件,主要在于對電池進行保護,生產壁壘最低。雖然近年來有半片、拼片、疊焊、疊瓦等技術或微創新。
但始終是作為最終交付產品,賺的更多是品牌屬性和銷售渠道的錢。僅僅光伏組件的全球可融資排名,中國企業占了半壁江山。
無論是上游硅料、硅片等重資產,還是中游電池、組件的輕資產都有我們的玩家,而且玩得還比別人穩、比別人快,這就是中國光伏的“大招”。

8月19日,國家能源局發布1-7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。2022年1-7月,光伏發電裝機累計新增3773萬千瓦,同比增長185%。
不僅如此,隨著世界各國對雙碳計劃的推進,光伏的世界市場正穩步提高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,要數歐洲出臺的光伏計劃。
據了解,歐盟預計將投入2100億歐元扶持光伏企業,有意思的是,歐洲對我國光伏依賴程度達到70%,簡單一算,單歐盟這一計劃,就能為我國創匯近1500億歐元。
這不明擺的萬億市場嘛。要知道,去年我國汽車出口額突破200萬輛,也才拉動了2300億。所以,全球光伏市場不容小看。
除了海外市場,國內光伏一樣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。
根據報告推算,我國光伏發電到2035年,將占全國發電總量的13%。截止去年,這個比例只有4%,結合去年光伏產業的規模算,已經達到7500億左右。
由此能推算到,國內未來的光伏行業也有1.6萬億的巨大空間。盡管是毛估估,但能看到無論國外還是國內,光伏都具備萬億級別市場的超強潛力。
問題來了,我們要怎么投光伏呢?不妨參考過去光伏大牛的歷史走勢。
在過去、10年里,隆基股份表現最為優秀。同時,硅料電池雙龍頭企業通威股份自 2015年進入光伏領域以來表現良好,單晶爐龍頭企業晶盛機電10年維度來看表現良好,陽光電源、福斯特則在2018年以來獲得超額收益。
它們能獲得超額收益的核心原因,有3點:
1)光伏行業景氣(優選細分賽道:逆變器、戶用、儲能);2)布局新技術方向,享受突破紅利(儲能、電池新技術);3)成本具備相對優勢(戰略、精細化管理)。
其實這3點也符合前面提到,龍頭們都是更穩、更快地抓住了產業的紅利。退一步看,這也是我們從弱到強,一點一滴抓住了科技浪潮,登頂世界龍頭的不二法寶。
龍頭的成功正在鼓勵更多的小龍頭,借力如儲能、逆變器、硅片、電池片等新技術替代,爆發成“新而美”。這些新而美應成為未來投資的新亮點。
未來新技術趨勢參看下面的視頻
已關注
Follow
Replay Share Like
Close
觀看更多
更多
Loading...
Loading...
退出全屏
切換到豎屏全屏退出全屏
價值線已關注
Share點贊Wow
Added to Top StoriesEnter comment
Share Video
,時長02:22
0/0
00:00/02:22
切換到橫屏模式
繼續播放
進度條,百分之0
Play
00:00
/02:22
02:22
全屏
倍速播放中
0.5倍 0.75倍 1.0倍 1.5倍 2.0倍
超清 流暢
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video tags繼續觀看
最熱賽道中國光伏世界第一的秘密
觀看更多
轉載
,
最熱賽道中國光伏世界第一的秘密
價值線已關注
Share點贊Wow
Added to Top StoriesEnter comment
Video Details
視頻來源:國泰君安蔣亦凡
附件
圍剿與突圍,中國光伏的血淚史
如果說,中國有什么行業領先全球,那就不得不談光伏了。
如今我國已經占據全球超過7成的光伏市場,穩坐第一把交椅。
但成功光芒的背后,我們也經歷過一段漫長的血淚史,先后經歷外資兩次圍剿才逆襲崛起。
早在1997年,我國便推出“光明工程”大力扶持光伏。期間,一大批光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,無錫尚德更是在2005年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民企,董事長施正榮一度登頂中國首富。
直到2007年,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國。但繁榮背后,卻藏著巨大的隱患:光伏產業大而不精,大多集中在門檻最低的組件上,產量雖然擴張,但是卻“三頭在外”:90%的原料依賴進口,90%的產品依賴出口,90%的核心技術不在手里。
這個龐大又致命的弱點被外資盯上了。
2005年,歐美資本開始聯合做多上游的多晶硅,將原本40美元/公斤推到500美元,像大宗石油、大豆的劇本一樣,國內企業害怕成本上漲紛紛和外國供應商簽長期合同。
合同簽了不夠一年,多晶硅一下子暴跌回40美元。
老板們要不虧錢出口,要不賠錢。龍頭尚德更是賠了2.12億美元。
后來在國家大力補貼之下,才保住了碩果僅存的企業,并且加大對上下游的投資研發。這次歐美資本會收手嗎?
并沒有。2011年開始反傾銷、反補貼的圍剿,當時光伏主要依賴出口,雙反之下再次面臨崩潰。這次無錫尚德沒有逃過絞殺,隨后在2013年宣布破產。
既然走不出去,那就自己用,擴大國內對光伏的需求。
2018年12月,國內首個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施行,這也標志著光伏電價第一次低于燃煤發電標桿電價。這下它們沒牌可打了,歐盟最終宣布終止對中國的雙反措施,美國也將中國光伏稅率從238%下降到4%。
在反圍剿的進程中,不僅從微笑曲線的底層一步步爬上來,還順手把全產業鏈布局得明明白白,從“制造大國”變成“應用強國”,成為極具競爭力的王牌產業。

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