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9日9時,萬物云(02602.HK)股票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,發行價49.35港元/股,盤中觸及45.45港元/股低點,較發行價縮水近8%,開盤破發。
萬物云IPO儀式上,萬科(000002.SZ)董事會主席郁亮回顧了早年萬科B股上市時投資者高位進場被套牢的往事——1993年,萬科發行B股,正好碰上市場最高點,七年之后B股股價才回到當初的發行價,一大批投資者被套在其中。
“那七年的壓力和煎熬,讓我們記憶深刻。因此我們并不在意萬物云分拆上市時的估值高低,更在意它未來的長期表現?!庇袅帘硎?,時間會證明萬物云價值。
萬物云赴港敲鐘,圖源:萬物有云
1991年,萬科在深交所上市,為A股首家房地產公司。31年后,萬科首次分拆旗下板塊上市,被市場人士稱為“趕了個晚集”。
挑戰首先來自市場環境。9月以來,A股、港股下挫。截至9月29日午間收盤,滬指失守3100關口;港股主要股指均位于近10年低位區間。
物業股估值承壓,是萬物云上市的另一阻力。中物研協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8月末,59家上市物企的平均市盈率首次跌破10倍,僅剩8倍。摩根士丹利9月15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,物管股的股價短期內可能會繼續受壓,預測明年市盈率為7.9倍。
市場遇冷,萬物云此時“逆行”,備受關注。
萬物云成立于1990年,是最早成立的物業公司之一;2021年實現營收約237億元,在管面積逾8億平方米,位居行業前三。
作為行業頭部,萬物云的上市將推動現有的物管資本市場格局發生變化。按49.35港元/股的發行價計算,萬物云市值約575.98億港元,為今年港股最大規模的新發IPO,躋身港股物管板塊市值前3,改寫規模座次。
于萬科而言,萬物云上市意義重大。一方面,萬物云是“試金石”,萬科借此投石問路試探市場反饋。另一方面,萬物云上市具有樣板意義,萬科其它業務板塊能以萬物云為模板,開啟分拆上市大潮。
正如萬科管理層人士所言,萬物云上市是一個新的起點?!翱臻g科技第一股”的嶄新敘事,能否突破估值紛擾引領行業,都是萬物云的新挑戰。
估值較高點縮水近半
“雖然去年物管行業的市場估值遠高于現在,但對萬物云而言,上市無論哪一個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,而不是終點?!?022年萬科中期業績會上,董事會秘書朱旭表示,萬科并不追求行業估值的頂點上市,而是希望獲得市場理性的估值,讓所有參與IPO的股東在萬物云后期的發展中共同分享價值的增長。
郁亮亦強調,萬科拆分物業板塊上市不是“賣豬仔”,而是通過上市獲得更多發展空間,怎么獲得更多力量進一步發展。
萬物云在上市前夕,萬物云董事長兼總經理朱保全在社交媒體上寫道:“差市場結交真朋友”。如今的市場,正是考驗萬物云基本面的關鍵時刻。
9月19日,萬物云發布全球發售公告,預計發行價在47.1-52.7港元/股之間。中信建投證券認為,全球發售完成后(假設不行使超額配股權),萬物云對應的市值在549.7億港元至615.1億港元之間。假設萬物云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速達30%,考慮匯率波動因素后,發售價對應的2022年PE估值為22.4倍至25.1倍。
此次招股,萬物云的基石投資者集結國內外多家明星投資機構,包括淡馬錫、瑞銀資管、中國誠通控股以及旗下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、潤暉投資、HHLR基金及YHG投資、Athos資本等,類型涵蓋國資、外資、私人,基石投資金額約為2.8億美元,約占全球發售后發行股本的3.58%。
與基石投資者的捧場相比,香港散戶認購略顯冷清。
萬物云披露的配發結果顯示,其在香港公開發售的股份接獲4681份有效申請,累計認購953.13萬股,相當于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1167.14萬股的約0.82倍,未獲得足額認購。
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認為,認購不足一方面和市場低迷有關,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已跌去近1/4;也因為萬科云估值偏貴,“目前大多數物業公司的平均PE在8倍,過高的PE無疑會透支未來的上漲空間?!?
根據萬科9月28日的公告,萬物云最終發售價格定為每股49.35港元,市值約為575.98億港元,PE在33倍左右。這個體量,在港股上市的物企中排名第二,僅次于華潤萬象生活。
“物管股不應該支持這么高的估值?!秉S立沖進一步表示,剔除炒作因素和市場低迷因素,切頭切尾25%,取中間的50%計算,10-12倍的PE才是正常水平,“PE去到30倍,30年才賺得回來,年化只有3個點?!?
萬物云雖已鎖定規模第二座次,但與曾經的千億目標相較,已相去甚遠。
憑借弱周期屬性、輕資產運作、現金流穩定等優勢,物管股在過去幾年一直備受投資者追捧。據中指研究院統計,截至2020年底,港股上市物企總市值達5636億港元,較2020年年初增長1203%,平均市盈率高達35倍,遠高于港股平均市盈率的10.3倍。
據媒體統計,按照2021年9月的估值水平,萬科云當時每股交易成本高達99.77元,對應估值躍升至1139億港元,比現在的市值高出近一倍。
資本熱潮褪去,物管股走向價值回歸,萬物云的挑戰才剛剛開始。
科技成色待考
萬科管理層人士曾多次強調,萬物云選擇在這個時候分拆上市,是考慮到今天它已成為一個城市服務商,而不是一個傳統物業服務商。
從公司名稱、主營業務、營收結構來看,萬物云的確與傳統意義上的物企存在不少差異。
2020年10月31日,萬物云由“萬科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”更名為“萬物云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”。新名字增加科技屬性,打開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。
朱保全曾表示,萬物云的發展歷史階段分為更名前和更名后。萬物云用前三十年完成作為物業公司的布局,未來十年的核心戰略,是蝶城與產業互聯,“2020-2022年期間,萬物云在科技、內容、邊界、濃度方面都做了升級,2022年會結合資本策略,用3-5年打造蝶城模式,用5-7年實現產業互聯?!?
主營業務方面,招股書顯示,萬物云主營業務包括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、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、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三大板塊。?
圖源:萬物云招股書
截至2022年6月30日,萬物云累計在管面積達約8.4億平方米,其中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在管建筑面積約7億平方米,商企和城市空間服務在管建筑面積約1.4億平方米。
這一在管面積在龍頭房企旗下物業公司中,僅次于碧桂園服務的8.432億平方米,是龍湖智創生活(截至2021年12月28日)在管面積的3倍。如果只看商企部分的在管面積1.4億平方米,萬物云又是目前商管物業龍頭卓越商企服務(06989.HK)的2倍。
數據來源:企業公告,Wind,時代周報記者制表
在居住、商寫領域構建了扎實基本盤的萬物云,是否如郁亮所說,已經轉型成為一個城市服務商?
從營收結構來看,萬物云距離“城市服務商”的定位仍有一定差距,科技成色幾何有待檢驗。?
圖源:萬物云招股書
招股書顯示,2021年,萬物云實現營收237.05億元。其中,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131.61億元,占比55.5%;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收入86.93億元,占比36.7%;Al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18.50億元,占比約7.8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中的城市空間整合服務收入3.40億元,僅占整體營收的1.4%,Al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占比亦不足一成。顯而易見的是,萬物云營收的重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物業服務。
“萬物云本質上還是一家物業公司?!敝袊飿I管理協會副秘書長、中物研協總經理楊熙表示,從營收角度看,萬物云在科技上的AloT、BPaaS收入占比相對比較低,“但萬科的創新能力、品牌意識比較強,能夠不斷推新、轉化?!?
如何提高科技含量,優化運營效率,提高盈利能力,是萬物云上市后面臨的挑戰。
目前來看,萬物云計劃加大研發投入以增強科技成色。
朱保全在萬物云上市當天撰文稱,此次IPO融資,萬物云將把其中大部分資金用于蝶城戰略中智慧物業建設,以回饋客戶。通過空間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搭建與連接,重塑空間效率,讓服務歷久彌新。
按照規劃,萬物云上市募集所得的56億港元,約25%用于投入AIoT及BPaaS解決方案的開發,約20%用于孵化萬物云生態系統。過去三年,萬物云在科技研發上已投入約8.28億元。
“當前,萬物云在人均管理規模和單城市濃度上遠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。從公布戰略方向看,提升規模效益仍是方向。技術應用為基礎,有選擇開展街道戰略,模式探索對行業有重要意義。這些舉措是否能真正實現規模效應,提升毛利率,還需要時間去觀察?!?克而瑞物管研究中心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。
誰在賺錢?
萬物云募資56億港元,僅次于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免集團和天齊鋰業,成為年內港股最大新發IPO。這場資本盛宴,誰在賺錢?
上市前,萬物云的股東和早期入場的資本已經切走一大塊蛋糕。
招股書顯示,截至2021年底,萬科直接持有萬物云6億股內資股,占比57.12%,另通過全資附屬公司萬傾、萬斛、萬馬爭先、盈達投資基金、萬殊之妙、萬斛泉源持有6060.2萬股內資股,占比5.77%,實際控制約62.89%股權,共同構成萬物云的控股股東。
此外,萬物云的股東成員還包括Radiant Sunbeam Limited(控制實體為博裕資本)、Dream Landing Holdings Limited(控制實體為58同城)、員工持股平臺(即睿達第一有限公司、睿達第二有限公司、睿達第三有限公司、睿達第四有限公司、睿達第五有限公司)、陽光智博原股東(包括海南慧佳、海南智博、海南慧優、海南瑞鴻)、瑞軒、珠海達豐、海南云勝,分別持股17.14%、2.86%、8.57%、1.78%、2.86%、1.90%、2.01%。?
萬物云上市前股權架構,圖源:浙商證券
上市前夕,萬物云曾進行被業內稱為“突擊式”的巨額分紅,直接獲益者便是股東們。
招股書顯示,2019-2021年,萬物云分別派息2.47億元、3.18億元、35.37億元。同期,萬物云的利潤分別是10.40億元、15.19億元、17.14億元。3年總派息41.02億元,3年總利潤42.73億元,這意味著萬物云過去3年的利潤幾乎全部用于派息。
巨額分紅主要流向大股東即萬科。僅在2021年,萬科及附屬公司就從萬物云獲得22.24億元分紅。
入場較早的博裕資本和58同城,也已通過股權騰挪分到更大的蛋糕。
2017年2月,萬物云引入兩家戰略投資者——博裕資本和58同城,二者先后以15億元、3億元的對價認購萬物云25%股權、5%股權。
2021年11月,萬科公告擬拆分萬物云在港交所上市,博裕資本和58同城旋即減持套現。
2017年11月26日,博裕資本轉讓萬物云6.66%股份予瑞軒、睿達第三有限公司、珠海達豐,交易對價為29.94億元、19.96億元、19.96億元,合計69.86億元。同年12月31日,58同城向海南云勝轉讓1995.8萬股股權,每股對價約99.76元,總對價約19.91億元。
不到5年時間,博裕資本以15億元換回69.86億元回報和萬物云17.14%股權,58同城則以3億元換回19.91億元回報和萬物云2.86%股權。
后來者還有機會分一杯羹嗎?
“破發是很正常的?!秉S立沖表示,萬物云定價中等偏下,體現出對估值的執著,“似乎不大考慮投資者會不會賺錢?!?/p>
楊熙則看好萬物云的長期價值?!叭f物云本身的資產是不錯的,是全能型、均好性比較強的物企,母公司萬科也比較穩健?!?
楊熙續稱,正是因為萬物云沒有達到所謂的千億估值,說明還有一定的空間。另外,流通的股票中散戶占比小,“機構投資者不會馬上就拋,相對來說籌碼比較集中,也有助于市值的穩定?!?/p>
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這幾年物業企業上市的案例增多,但是何為優秀的物業公司,或者說是否單純以股價為標準做評價,市場爭議較大。此次萬物云的上市過程中,投資者也希望類似企業真正樹立標桿,為行業探索發揮積極的作用。
9月26日,時代周報記者就上市前為何巨額分紅、如何提高Al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比例、如何進行市值維護等問題致函萬物云,截至發稿未獲回復。
本網站上的內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片及音視頻),除轉載外,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:chiding@time-weekly.com
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!